怀着你的爱和你的创造
到你的孤独里去
很久以后
正义才跛脚跟在你后面
···
“白茶饼是白茶吗?”2014年前,看书学茶喝茶的爱好者,各种泡茶资深人士及茶媒体人总爱问黄斯湖这样一个问题。
黄斯湖知道这是一个“很深的坑”。
“不是!”他毫不犹豫不假思索斩钉截铁的回答。
“为什么不是?”
“因为教科书上对白茶的定义是不炒不揉,只有萎凋和干燥两个制作环节。而白茶饼还需蒸汽软化、压制、再干燥的环节,至少比教科书定义的白茶多了三个环节。而制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留下印记,这些印记在日后的冲泡中都会一一呈现。白茶饼的制作和教科书上的白茶定义有差别,味道和散白茶也有差异,所以不是白茶。”
“那为什么还要做‘不是白茶’的白茶饼呢?”
“因为我散白茶多,很快就堆满了整个房间,房价很高,房租飞涨,我需要压缩空间以便降低存贮成本。另外,多年的试验,我享受这“不是白茶”的白茶饼的味道,口感厚重,力量扎实。”
白茶饼大约从2004年左右开始试制,短短几年间,白茶饼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——从最初茶专家和大茶企的不屑,嘲笑,到2010年左右几乎所有的茶企全面介入。
当时的白茶饼还没有被相关标准进行认证,是摸着石头过河的“三无产品”。
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国度,国家说这件事不对、不行的时候,你可以试着坚持做,比如试着炒炒股东认购证,试着炒炒房,试着避避税。当然摸着石头过河有很大风险。当人民的呼声越来越大的时候,国家就会以人们的意见为准,比如说到底什么是正当防卫。
回到白露饼。2015年7月以后,再也没有人问黄斯湖"白茶饼到底是不是白茶"的问题了。当年7月,在福鼎市相关部门的推动下,《紧压型白茶国家标准》正式发布,白茶饼终于成为白茶了!
二三两的坚持也有了一个美好的结果。
从2010年开始用白露至寒露时节近一个月的茶青来晒制白茶,经三年试验,2013年开始正式制作,唤做:白露饼。至今已五个年头。
二三两坚持日光萎凋工艺来制作白茶,春天气候多变,很难保证每年都能稳定的晒出足够数量、固定等级的压饼用的散白茶。
秋天的气候稳定,晒制白茶时较容易把握住时机,秋天茶青的品质也好!
同一区域茶青,同一茶种、同一时节、同一工艺,同一仓储,使时间赋予白茶饼的变化有了可能的线索。到了可以稍稍回望的时候!
年初一试,时间线果然了然于身,了然于心!萌生了为这五个年份的白露饼做一款特制包装——推出100套以纪念于黄斯湖有着特殊意义的戊戌年!
多次打样历时半年终于完成,存储取泡一目了然!
当黄斯湖第一次把五个年份的白露饼装进各个抽屉里,来回抽拉检查,合上并署上自己名字的时候,心里还是有点潮的。从前两年提心吊胆做的不被国家承认的白茶饼,到后三年的放胆去做,其中艰辛和坚持,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