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茶饼在这几年的白茶市场中渐渐显山显水,市场各路观点和争议也颇多。无外乎“白茶饼还是白茶吗?”,“散白茶好喝还是白茶饼好喝?”,“谁的陈放转化前景更好?”等等。其实并无答案,当然答案也可以自我寻得。我们像盲人摸象一样走过了十几年,前无史料而跟风者盛。近十年的标准、数据、茶样也渐渐在日常品饮中被逐渐的接受认同。细问黄师傅,他肯定用一贯的调侃东拉西扯,也可能您就看明白了,也可能就一听带过了。好吧,听听他拉扯些啥……
关于压缩的最初记忆
70年代初,台湾和大陆完全不是现在你来喝杯茶,我去买个壶,这样的亲戚关系。福建那时叫前线,台湾会时不时空飘气球过来,主要是宣传传单,夹带饼干、糖果、玩具。村长说:“中央最高指示,传单上交,不许看。糖有毒,玩具里有炸弹。”村里有一天死了一个人,撑死的!我的天!在那整天都饿得眼睛发蓝的年代!原来是上山砍柴,捡到空飘过来的饼干,整包都吃了,渴了就喝水,然后撑死了。大人说,那个饼干叫压缩饼干,吃一片就能饱了,村民不懂,吃多了。这太神奇了!上山寻找数月未果,但从此对压缩充满了敬意和爱意,压缩的种子深埋于心。
压缩
压缩:《辞海》里解释是:使范围或体积缩小。千禧年前后,对压缩的记忆尤其深刻。千禧年充斥各种预测,各种梦想。跨过千年,心里也惴惴也兴奋,新千年啊,多美好啊!果然不一样!所有的速度和节奏都快了。
拆房子的速度快了,搭积木的速度快了,房子都压缩成了方盒子,方盒子的价格一路高歌。曲子循环往复,歌名叫《我要飞得更高!》一转眼的工夫就够不着了。我要……更……,我们这个时代最强的声音。听到了。
彼时开始摆弄白茶。白茶轻抛,一个大纸箱装不了几斤白牡丹。刚开始时不觉得,渐渐发现在房间里走路,有时候都需侧身了。再看已经飞得更高更远,已近模糊的房价,轻叹,断了再买的念想。
来,实现儿时梦想,在这压缩的年代!于是便有了这白茶饼。
请问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老白茶饼好喝吗?
一边儿待着去,我这都聊到千禧年以后了!
关于白茶饼的记忆
随着市场普洱风潮的兴起,整体茶行业进入热点时期。白茶产销量也随之增大。但由于白茶轻抛,运输、储存的问题逐步凸显。散茶在运输时,容易碎,明明好等级的白茶,碎了以后,价格就要大打折扣,损失实在不小。白茶饼在运输上就更有优势。无论对商家还是消费者来说,和同样重量的散茶比,饼茶体积小多了,运输尤其储存更方便,不占地方,易于管理,自然更受市场欢迎。
但是时至今日,仍有不少爱白茶的人,坚决不喝白茶饼。为何?答曰:品质无法考究。白茶压饼之后茶青不易分出等级,更易作假,良莠不齐,不能喝。
于是,做茶的人来劲了,不动手试试,怎么就有答案了呢?就要用同等级的茶青,就要整同工艺的散茶,就要同仓库享受房价飙升,就要这么任性……
关于白茶饼的品饮
散状白茶的工艺简单直接,不炒不揉,仅有日光萎凋和干燥两个环节。你增加了蒸、压,再干燥的环节,是否会改变原来的味道?
会!短期内,茶会保留每个工艺环节里形成的每种味道。
-但,我用的压缩格式是APE,无损压缩格式。
-What,你听MP3 ?
-哦,那也挺好的!
关于白茶饼的未来
许多场茶会过来,关于白茶、散茶、茶饼的区别的问题,大家问的很多。现在可以通过品饮,自行寻找答案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散白茶和白茶饼,口感是否会趋同,还是各走各的路?到底是从此你去你的未来,我去我的未来,还是以后在彼此的梦境里相互徘徊?总之,期待更美更好。同时,也为这个期待,做了一点事——
清明节后一周里,以日光萎凋方式制作的这批高级白牡丹中,一半被压制成了白茶饼。务必注意:这是二三两用同!样!高!等!级!茶!青!分别做成散茶和饼茶。包装上,一箱白茶含一半散茶,一半饼茶,全部密封存储。如果你确实想知道:
传统工艺的白茶,究竟怎样历经时光变宝?
在同一时光中,同样高等级茶青制成的白茶和白茶饼究竟会各自怎样变化?
同样高等级茶青制成的白茶散茶VS白茶饼茶,究竟哪种品饮更好喝?
只有在同工艺、同等级茶青、同批次、同仓储的前提下,白茶散茶和饼茶才有比较和鉴别的前提。
只有自己亲历时光,亲自去看,去尝,去存,才会给出自己信得过的答案。
不是吗?